首页> 资讯> 详情

为什么有人说于禁是“五子良将”之首?_焦点速看

2023-06-09 21:17:39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曹操手下猛将如雨,除宗室大将外,天下皆称赞“五子良将”。后人常以张辽为“五子良将”之首,但也常怀疑为何于禁这样一位投敌之将能与之同列。事实上,于禁若无投敌的不良记录,应该是“五子良将”之首!

为什么这样说呢?实际上,这从于禁的一项特权就可以看出,这种特权就是“持节”!


【资料图】

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于禁早在公元216年就有了很高的地位:“迁左将军,假节钺,分邑五百户,封列侯。

于禁的最终官职虽然不高,但与同时期的曹魏诸将相比却有明显的差距。例如张辽215年因合肥之战,即《演义》中的“威震逍遥津”之战,才被封为征东将军。

西汉时期,假节制度已有记载,如苏武等人持节出使。此处“假”为“借”之意,实则假借君王之权而行事。这一制度的产生,是因为君王身份尊贵,不能轻易出门,所以要让臣子假借君王身份来完成某些任务。后世实际上也有类似的例子,比如明清时期的尚方宝剑,其妙处不一而足。

但是,“假节”和“假节钺”是两个概念。节是礼制上的事情,而钺为斧钺,象征刑具,是征伐惩戒的大权。对武将而言,“假节钺”尤其重要。

关于“假节钺”的权力,曹魏没有明文规定,而继承曹魏制度的晋朝,则有完整的制度。

假节钺(或假黄钺),可杀节将(包括假、持、使等)。由此反推曹魏时期,即使“假节钺”的力量不一定很大,但比“假节”等都要高,这是必然的。

我们再来看看“五子良将”剩下的四子的持节情况。

张辽,假节。根据《三国志·张辽传》的记载:登天山,履峻险,以取兰、成,荡寇功也。增邑,假节。

乐进,假节。根据《三国志·乐进传》的记载:后从征孙权,假进节。

张颌,假节。根据《三国志·张郃传》的记载:太祖在长安,遣使假郃节。

徐晃,假节。根据《三国志》徐晃传:太祖闻,甚喜,假晃节。

比较起来,我们可以看到,在持节的特权上,于禁是高于其余四子的。假如曹魏的节将制度和晋朝的一样,那么于禁犯起混来,执意要杀张辽的话,除了曹操无人能阻挡。这种地位权势,绝对不是张辽等四子能比的!只是遗憾,于禁终究是错了一步,否则陈寿该在《三国志》中写的是“于张乐张徐”!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第1568批船舶护航任务-全球观热点
下一篇:最后一页